有一种人,他们不仅怕你贫穷、怕你遭遇困苦,更加惧怕你生活过得好,尤其是当你周围的朋友拥有像路虎这样的豪车时。一旦内心的平衡被打破,他们的想法就会变得异常极端,甚至会走上不理智的道路。其实,武备的过度膨胀与过度使用武力,其实只在一线之间。
回到20世纪90年代,当时“他们有这个,我们有那个”的对比言论可谓风靡一时。人们热衷于拿航空母舰的数量做国家间的对比,而这个标准显然对苏联不利。出于某些原因,这一对比常常被作为苏联“无能”的象征,似乎在某些人眼中,拥有航空母舰的数量就代表了国家实力的强大。
那些对海军军备了解较深的人则坚决认为,苏联从来没有拥有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。最初,我也曾尝试与他们辩论,但很快我就放弃了争辩,最终这位俄罗斯的作者甚至也不得不认同他们的观点。因为,事实是,苏联确实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航空母舰。苏联所建造的是航空母舰巡洋舰(авианесущий крейсер),而其中最著名(也是唯一一艘)的一艘便是“库兹涅佐夫苏联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巡洋舰”。
展开剩余85%“库兹涅佐夫号”航空母舰巡洋舰
在研究这艘庞然大物的历史时,很容易理解为何它最终成了唯一的一艘类似舰船。尽管我无法准确确认它的设计周期有多久,但我敢肯定,像这样一艘拥有2560名船员、几乎相当于20层楼高的巨大舰船,不可能在短短两个月里就匆忙建成——这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。
事实上,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,苏联就已经着手研发类似的航母舰船。
苏联的航空母舰:是谁让它们停下了步伐?
1982年9月,“库兹涅佐夫号”正式启动建造。三年后的下水仪式标志着这艘舰船的诞生,但随后的舾装和调试工作并非一帆风顺。那时正值困难重重的80年代,项目的进展也因此遇到了种种挑战。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,这艘军舰几度更名:最初被命名为“苏联号”,随后更名为“列昂尼德·勃列日涅夫号”,最后变更为“第比利斯号”。而在整个过程当中,舰船甚至从未离开过造船厂。
直到1991年1月20日,这艘庞然大物终于正式交付,加入了苏联北方舰队。但此时的苏联早已风雨飘摇,解体的钟声已近。
风云变幻的1991年
1991年8月,历史的洪流再次将苏联推向了风口浪尖。
那时,“库兹涅佐夫号”的舰长是一级舰长维克多·斯捷潘诺维奇·亚雷金。就在11月,亚雷金接到了一封来自乌克兰总统列昂尼德·克拉夫丘克的电报,要求“库兹涅佐夫号”停留在塞瓦斯托波尔锚地,不得出海,直到乌克兰作出决定。
不知出于何种原因,克拉夫丘克及其同僚认为这艘航空母舰属于乌克兰,因此禁止其离开。但亚雷金明确回复道:乌克兰这个国家还没有正式成立,独立公投尚未举行,按照现有情况,舰长有责任继续执行苏联北方舰队的指令。当时,舰上正好有北方舰队的海军少将尤里·乌斯季缅科在场,进一步加固了亚雷金的立场。
就这样,1991年11月30日,“库兹涅佐夫号”重型航空母舰巡洋舰开始了它的航行,驶向博斯普鲁斯海峡。
为了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,它必须获得土耳其政府的许可。尽管“库兹涅佐夫号”并未提交正式通行申请,但这艘航母依然成功地穿越了海峡,土耳其方面没有采取任何阻止行动。
接下来的几周里,这艘庞然大物绕行欧洲,最终于12月24日抵达摩尔曼斯克州的永久基地。
与此同时,那些在航母离开港口时被留在岸上的第100舰载航空团的飞行员们,他们的命运变得异常复杂。有些人拒绝向乌克兰宣誓效忠,加入了俄罗斯的第279舰载航空团;另一些人则选择加入乌克兰军队,而由于乌克兰没有航母,这些人最终被解散,成为了历史的尘埃。
“瓦良格”号巡洋舰:乌克兰海军未完成的梦想
虽然今天我们很少再提及它,但“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”背后其实还有一位孪生兄弟。就像所有的双胞胎一样,这两艘舰船的命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,只是这位兄弟最终没有迎来成千上万的舰员。
1985年,在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尼古拉耶夫市的黑海造船厂,“里加”号航空母舰巡洋舰开始了它的建造。这艘舰船象征着苏联当时并未放弃其海上航母战斗群的梦想。
到了1990年,正在建造的“里加号”被重新命名为“瓦良格”,其名字代表了誓死捍卫祖国的决心。然而,随着苏联财政危机的爆发和政治纷争的加剧,这艘舰艇未能顺利完成。
1992年,由于资金匮乏,建造工程彻底停滞,“瓦良格号”便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困境。它渐渐生锈,腐蚀加剧,期间,舰船上的一些部件消失得无影无踪,仿佛融入了黑海的深夜。
直到1998年,乌克兰当局终于提出出售这艘未完成的舰船,并与中方达成协议——“瓦良格”号以“现状”出售,交易价为2000万美元。
从“瓦良格”到“辽宁”号
2000年,拖船终于将“瓦良格”号拖离黑海,开始了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旅程。然而,这一过程堪称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——土耳其拒绝放行的理由是这艘航母没有动力系统,航行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风险过大。经过16个月的谈判,拖船才得以顺利通过海峡。
之后,航母在穿越地中海时再次遭遇风暴,并在随后的航行中经历了诸多险阻。最后,“瓦良格”终于到达大连港,在大连造船厂完成了它的改造。
这艘原本属于乌克兰的航母最终被更名为“辽宁号”,并于2012年正式加入中国海军,成为001型航母。
然而,“辽宁号”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。2017年,中国又建成并投入使用了第二艘航母——“山东号”,它完全按照自主设计的002型方案建造。而最新的消息是,中国的第三艘航母——“福建号”也已下水,采用了更先进的弹射起飞系统。
从“瓦良格”到“辽宁号”,再到“山东号”和“福建号”,中国已拥有三艘现代化航母,展现出强大的海上力量。尽管它们的设计初衷或许源自苏联,但它们如今代表的,是一个崭新的历史篇章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哪家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